惠州環評之譚老師談如何編制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
譚老師,如何編制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報告?
譚老師,怎么我編的報告評審會專家提了好多意見?
譚老師,有沒有好的驗收報告課件?
譚老師,怎么我的報告總是出問題???
譚老師,有沒有空幫忙改一下這份報告?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監測同行咨詢關于“如何編制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的問題,譚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為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只能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建議,同時謝謝大家的垂詢,也歡迎大家繼續提問。
隨著新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修改版)發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七條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 建設單位在環境保護設施驗收過程中,應當如實查驗、監測、記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和調試情況,不得弄虛作假。惠州環評
除按照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向社會公開驗收報告。
以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由企業自己負責,不再由環保部門負責驗收,這對環境監測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制高質量的驗收報告,不像以前還有環保部門在把關,指導監測機構改進。
今天我就自己的經驗談一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讓我先看看什么是驗收監測?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那么我們常說驗收監測就是對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環境影響評價及其批復提出的環保措施進行跟蹤監測和檢查,核實環保措施是否落實,建設的污染處理設施是否達到相關要求,對環保措施未落實和污染處理設施未達到要求的提出改進措施,或者已經落實環保措施仍未達到國家或地方標準的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偨Y一句話就是“核實環保措施+提出改進措施”。
其次,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驗收監測報告?惠州環保工程
一是要認真學習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一些最新文件精神。大家在驗收監測依據中列出了一堆法律法規和政策,請問有幾個認真學習或熟記這些內容呢?筆者認為作為一個報告編寫者應該很熟悉這些內容,才能編制一份不違背國家政策的報告,一旦報告中出現與國家政策不符的內容,就是一份不合格的報告,必將受到專家的質疑,難以通過驗收。
特別提醒的是去年國家廢除了關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000 年2 月23 日,環發〔2000〕38號)、《關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實行公示的通知》(2003年3月28 日,環辦〔2003〕26 號),《關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再進行建設項目試生產審批的公告》,有的公司仍然作為驗收依據出現在報告中。
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規,供大家學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682號令);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染防治行動計劃》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
《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
《企業信息公示條例》
《環境信息公開辦法》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
《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
二是要熟記一些國家標準,特別是一些常用的標準,才能做到心里有數,少犯錯誤。如: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 聲環境質量標準》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充分了解項目排放標準,如濃度、水量、總量排放限值,如何進行評價等。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廢水是按日均值評價,《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部分監測因子是按最大值評價,有的是扣除背景值評價。
三是熟讀一本書《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培訓教材》,這本書是我們從事驗收監測的重要依據,必須深入學習,深入研究、理解透徹教材上的相關內容,必要時做好筆記。
四是常寫常練,交叉互審。每個寫報告的人必須經常寫,經常練習,才能發現問題,提高編寫水平。熟悉報告的基本思路,還要經??匆恍﹪?、省監測站出具的高質量的監測報告。同時在公司內部開展交叉互審,學習別人的優點,發現別人的問題,才能有較大的提高。作為一個報告編制人,最好是項目負責人,親自到現場去調查,了解情況,核實企業相關信息,才能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或建議。
五是熟悉報告的格式和框架。報告編制人要了解報告的格式和框架,才能按照規定的格式編制報告,不會出現格式混亂、內容殘缺不整。有一些建設項目單獨出臺了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對驗收內容和報告格式進行了規定,如公路、汽車制造、制藥等。同時還要注意一些特殊技術規范,鉛冶煉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等。
常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方案框架如下:
1前言
2 驗收監測依據
3 工程概況
4 環評意見及環評批復要求
5 驗收監測標準
6 驗收監測內容
7 數據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
8 環境管理檢查
9 公眾意見調查
10 驗收監測經費
11 實施進度
常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格式如下:
1 前言
2 驗收監測依據
3 工程概況
4 環評意見及環評批復要求
5 驗收監測標準
6 驗收監測內容、結果及評價
7 環境管理檢查
8 公眾意見調查結果
9 驗收監測結論和建議
10 附圖、相關文件附件
11 “三同時”登記表
六是要有一定的文字工底,少用易產生歧義的字。編寫報告的人要學習一些寫作基本功,才能把語句表達清楚,做到簡潔明了,不要拖踏繁鎖,難以看懂。在報告中盡可能多用肯定的詞語,少用一些不確定的詞語。因為監測報告是核實環保措施是否落實和環保措施是否達到國家或地方要求,需要檢測機構給出明確的結論,給環境管理部門決策參考的,不是給出模糊的結論,讓環境管理部門去猜測核實,所以盡可能少用大概、大約、左右、可能、或許等一些模糊的詞語。 環保驗收
再次要加強審核,及時發現問題。每份報告完成初稿后要及時審核,特別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環境影響評價及其批復提出的環保措施是否落實,污染處理設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詳細審核,監測結果分析是否正確,提出的建議是否合理,是否有漏項等。
最后編制驗收監測報告應注意幾個問題。
(1)建設項目實際建成與初步設計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批復是否一致,有任何差異都應在驗收監測報告中說明。
(2)驗收監測的執行標準及其應用要合理。
(3)監測方法和監測結果要進行合理分析,監測數據要進行相關性分析。
(4)驗收監測結果的評價準確。
(5)污染物總量控制核算完整。
(6)環境管理檢查結果全面客觀公正。
(7)發現建設項目存在的問題,要提出建議。
(8)特別敏感或對環境和周邊影響大的項目,結合實際監測與調查,針對敏感問題,確認監測結果和結論的合理性。
(9)目前,建設項目環境風險防范處于完善階段,對需要進行環境風險防范分析和查的建設項目,要對照國家現行環境風險防范要求,分析風險防范落實情況,對建設單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
不管怎樣,監測報告沒有一點問題是不可能的,但是原則性問題不能出現,一些小問題在所難免。國家主要培訓的是監測人員,并沒有對審批和驗收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到了各級環保部門,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尤其是基層環保業務能力更弱,每人想法不一樣、觀點不一樣,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要求。甚至有些專家純粹是打醬油的,不懂環保在評審會上糊說亂說,讓報告編制人員無所適從。 代辦排污許可證